Your current location:Home > News > Digest Digest

【转载】IMF东京年会 各大经济体矛盾不减反增

Release Date:2017-12-20 Viewing Times: Source:

    周末全球财金高官的会议不但没有缓和、反而加深了几大经济体之间的冲突,让人再次怀疑他们能否很快找到可行的重大方案,来提振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东京年会上,欧洲官员为紧缩造成的损害争吵不休;本周他们将参加欧元区的一次重要峰会,却还没有拿出一套针对希腊的明确救援方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突兀地出现在会议之中,没有化解迹象,凸显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新风险。而很多财金高官指责美国,认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在收拾自身财政烂摊子方面没有取得进展,给全球市场蒙上了新的阴影。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年会被用于争取各国对联手刺激、银行救助等集体行动的支持。在周日闭幕的年会上,尽管IMF警告说,世界经济离衰退已经不远,官员们还是把皮球踢给了将来的会议。
    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Guido Mantega)上周六对其他国家财长说,由于危机应对迟缓(特别是欧元区),难以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若说曾经有过轻松的解决方案,那么当前阶段是没有了。
    接下来几个星期,决策者将参加一系列重大会议并做出一系列艰难决策。
    周四、周五在布鲁塞尔开会的欧洲国家首脑必须确定,在下个月希腊资金用完、可能不得不退出欧元区之前,怎样再次向深陷困境的希腊经济伸出援手。东京会议上,瑞典财政大臣出人意料地暗示退出欧元区可能是最好结果。领导人还将敦促西班牙接受救助,以避免市场在保持了几个星期的相对平静后,投资者又采取紧急行动、造成新的市场震荡。
    中国在始于11月上旬的10年一次领导权交接期间很难达成政治共识,但它必须想办法遏制经济增长的下滑。北京将在周四发布最新GDP数字,从中将可看到中国经济到底出现了多大程度的放缓。
    美国只有不到12个星期的时间来化解减赤问题上的僵局,不然自动生效的增税、减支就会让经济滑入衰退。日本的最后期限更近:它必须在11月底之前克服政治瘫痪状态、化解债务上限纷争。这方面的争吵已经开始影响到日本市场。
    东京会议上的部分官员承认,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恐慌或将有助于倒逼欧元区等地区采取行动。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说:市场在尽其本分,恐吓政策制定者做该做的事情……我比较乐观地认为这一幕将会到来。至于怎样到来,是否完全顺利,我们还得观察。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时,决策者该怎么做还比较清晰:救助金融系统、放宽货币政策、推出政府刺激计划。今天的选择面要狭窄得多,一方面他们必须在与危机抗争四年之后继续削减预算、改革基本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国内民众对最新这一轮经济减速存在深深的不满。
    以色列央行行长费希尔(Stanley Fischer)说,整个世界经济的氛围已经恶化,目前的预期不是非常积极。
    各国央行一直在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来支持经济增长,将自己推到所拥有权限的极限。如今,到了政界人士采取行动的时候了,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富有争议的问题上迟迟不肯采取艰难的行动。为挽救经济复苏,这些决策者必须迅速克服国内高高的政治壁垒,以便在经济问题上取得突破。
    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周日在演讲中说,我们有必要继续坐下来研究协商这些问题。
    在开始的几天,决策者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互相指责上──部分是为了逃避责任,部分是为了给其他官员施加更大的压力让其采取行动。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诺沃特尼(Ewald Nowotny)说,欧洲并非唯一一个存在令人担忧的经济问题的地区,我听到的对美国财政危局的不安与对欧洲局势的担忧至少是不相上下。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Tim Geithner)在会上承认,未来几年美国需要在减赤和减少债务方面采取“平衡的”做法,但他也说,美国经济面临来自欧洲的不利影响。尽管他赞扬欧元区制定了控制问题的战略,但他也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中实施。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出席国际官员会议。
    欧元区官员坚持说,他们将很快采取行动。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说,对欧洲经济应该持谨慎乐观态度。他的这番话在欧元区前景问题上给出了比IMF更乐观的看法。
    不过,随着围绕如何调整欧元区专注于财政紧缩措施的战略的争论在不断酝酿,东京年会上欧元区官员之间的分歧扩大。
    IMF在东京年会上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说,近年来的减赤举措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比预测人士预期的更大。这种影响在欧洲最为明显。
    不过,德国拒绝软化立场,它一直坚持认为财政紧缩措施对南欧国家来说是正确的道路,特别是希腊。IMF希望能够给希腊更多的时间来实现其减赤目标,一些欧洲领导人(尤其是法国财政部长)表示支持这样的灵活性。
    不过,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丝毫没有显示出要放希腊一马的打算。他说,希腊问题必须在希腊国内解决。
    希腊一直说,11月底前它将资金耗尽,迫使欧洲为使希腊保留在欧元区必须在未来几周就新的救助或债务重组做出决定。
    瑞典财政大臣博格(Anders Borg)出乎观察人士意料地说了几乎是禁忌的话,他说让希腊留在欧元区或许是不可能的,甚至不是大家希望的。博格上周六在电话会议上说,如目前的形势所显示的,人们应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我们不能排除未来六个月内可能发生这样的事。瑞典不是欧元区成员国,但在欧洲经济论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西班牙,自欧洲央行上个月宣布了一项有条件地收购可能无限额西班牙国债和其他陷入困境的国家的国债以来,欧洲金融市场一直较平静。不过,欧洲央行收购国债的条件是西班牙必须申请从由欧洲国家政府控制的欧洲救助基金获得救助。
    自欧洲央行宣布有条件收购国债以来,西班牙国债收益率走低,这给了西班牙喘息余地,不禁令人更加怀疑西班牙政府是否将采取政治上不受人欢迎的举措──寻求救助。
    欧洲领导人本周将举行会议,但是对西班牙利用这个机会提出援助请求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IMF会议几乎没有为西班牙清晰地规划出未来的前景。就在各国官员于上周末抵达东京时,标准普尔下调了对西班牙的信用评级。
    在上一次经济下行时期,欣欣向荣的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决策者挺身而出,用大规模刺激措施挽救了衰退中的发达经济体。但这一次,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亚洲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但如今,亚洲的增长前景突然看起来不那么确定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国内发生的一些变化。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领土争议为业已面临重重风险的全球经济又增加了一个不确定因素。中国很大程度上对此次IMF会议进行了抵制──没有派出央行行长、财政部长和国内的一些其他知名人士参加此次会议,这意味着中国把中日争议岛屿的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IMF与会者说,中国可能认为自己已经在争议中占了上风,因为日本把中国看做一个增长型市场,而日本对中国来说却并非如此。
    由于中国爆发了全国范围的民族主义抗议活动,日本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大幅下跌。日本政府连续三个月下调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并认为中国方面的不确定性是其下调增长预期的原因之一。
    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David Lipton)表示,希望这次争端不会为经济带来任何长期的不利影响。IMF说,在对2012年经济增长做出的3.3%的较低预期中,并没有考虑到中日两国岛屿争端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甚至在中日两国爆发岛屿争端前,中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就已经面临着艰难的抉择。预计中国将于周四发布经济增长报告,中国的经济增速目前已经降到了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以来的最低点,并于第三季度进一步放缓。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的同比增幅为7.6%。中国经济放缓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中国是全球许多商品的出口目的地,其中包括智利的铜、德国的机床、美国的掘土机械等等。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中国于6月和7月下调了利率,这与中国政府往常的做法如出一辙。但是随后,中国出人意料地中止了刺激行动。许多分析人士将其归因于即将到来的中共领导层换届,以及中共领导人很难就下一步行动达成共识。
    中共领导层换届在11月启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将选举出新的领导人,届时这种政策的停滞可能会结束。在IMF的会议上,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在接受中国国有媒体新华社采访时说,如果中国愿意在这方面采取行动的话,中国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还有较大余地。
    但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周日表示,他不认为中国将实施任何新的货币刺激政策,他在央行的一份出版物中说,全球决策者应该谨慎专注于抵御通胀风险。
    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担心,采取措施在短期刺激经济增长将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增长前景。中国、美国和欧洲已经达成广泛共识,中国政府需要进行基本面的改革,使中国减少对全球出口以及对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的依赖,转而更多地依靠中国国内市场来实现稳定增长。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经济学家李稻葵在北京表示:我担心的是,人们对经济放缓产生过分的担忧。他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主要的问题是结构性改革,不是增速。

    本文源自于网络。

14F ECO Business Plaza, No.66 East Guanhe Road, Changzhou ,China

86-519-85229797
Follow
About us
Culture
Overview
Structure
Memorabilia
Honor
News
Industry News
Quotation
Company News
Digest
Join us
Talents
Staff Training
Jobs
Contacts us
Contact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