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科院预计今年粮食产量达6亿吨,增产难度料加大
* 专家称粮食安全不等同于高自给率
* 成本上升和极端气候仍构成粮价上涨威胁
路透北京4月10日 - 尽管中国粮食产量在惊人“九连增”的基础上今年有望继续丰产,但业内专家警告称,辉煌数据的背后,中国粮食增产难度亦在逐步加大,粮食安全问题需要警惕,而气候等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也意味国内农产品价格大涨的风险仍未解除。
中国社会科学院周三发布的2013年《农村绿皮书》预计,尽管面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但粮食增产的积极因素仍然很多,中国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吨左右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社科院的预估比此前发改委和农业部的估值都高出很多,亦高于中国去年5.8957亿吨的粮食实际产量。但无论今年粮食生产是否实现“十连增”,增产步伐放缓、增产难度加大是不争的事实。
“未来看粮食需求进一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粮食的进口有可能还会再继续增加。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怎样看待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在与绿皮书发布同时举行的研讨会上表示。
发改委此前在两会报告中表示,今年中国粮食产量预期在1万亿斤(5亿吨)以上。而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今年确定的目标是粮食产量要达到10,500亿斤(5.25亿吨)。
**需求压力凸显粮食安全忧虑**
即便在过去多年粮食全国性增产背后,也并非一片乐观景象。据《农村绿皮书》统计,2004年到2012年,全国只有五个省(区)实现了九连增,大多数省份在不同年份的粮食产量有增有降,有的省份起伏还较大。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需求增长的步伐却在继续。绿皮书指出,2012-2032年间,中国食物需求将会历经一个较快的增长阶段后趋于稳定。在该过程中,口粮、蔬菜等食物将保持稳定,乳畜产品需求会快速增长,引致诸如玉米、粕类等饲料粮需求量进一步上涨。
郭玮援引统计数据称,去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480多亿美元,粮食进口首次突破了7,000万吨。以此衡量,中国的粮食自给率降到90%以下,突破了长期以来外界认为的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的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
而随着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粮食进口有可能还会再继续增加。
“中国的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是‘紧平衡’,我们的大豆、食用植物油、玉米现在已经很紧了。我理解中国越往前走,粮食生产和需求的紧张会更加严重,”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表示。
他并称,随着中国人口继续增长及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耕地减少,人要增加,粮食从哪里来的问题是一大担忧,现在开始要重视这个问题。
**粮食安全并不等于高自给率**
与会专家表示,新形势下,粮食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的食物需求以外,还大量存在酿酒和其他工业用途,比如用于深加工甚至加工以后出口,所以不能笼统地以粮食自给率衡量粮食安全是否存在问题,而要更加注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持粮食安全需要一定的自给率,但是这个自给率应该是满足人们基本食物消费的粮食自给率,而不是全社会粮食总消费的自给率,”国务院研究室的郭玮表示。
他指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要增加粮食产量,更要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现在中国的粮食供给有充分的保障,但未来粮食供需矛盾会不断加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应该着眼于未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表示,中国农业的发展,包括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一目标要求是多元化的,这就要求产业发展的类型,农、林、牧、渔都需要解决好。
去年年底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未来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理顺农产品价格和增加农业补贴。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连续第10年聚焦“三农”,把重点放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上。
**气候及成本或添涨价压力**
尽管近期南美丰收前景令国际农产品价格高位回落,但专家指出,鉴于国内外农业生产环境仍存在诸多变数,国内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今年农产品和食品价格料仍面临上涨压力。
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表示,3月以来国内部分地区气温异常偏低,温差较大,国外其他地区也频繁出现大雪等极端性天气,这对全年的粮食生产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农村绿皮书》预计,2013年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涨幅约8%,粮食生产价格料上涨约9%。今年食品消费价格料比上年预期上涨7%,其中粮食消费价格上涨8%。
绿皮书指出,国内农产品供求偏紧,进口农产品价格高位波动、成本上升、风险加大,都将加大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涨压力,部分农产品生产和食品消费价格可能会明显上涨。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7%,而粮食价格上涨5.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完)
本文转自网络。